查看原文
其他

上海制造:“好马”,才有资格配好鞍 | 社会科学报

周海旺 社会科学报 2019-12-12

点击上方“社会科学报”关注我们哦!

特斯拉进入上海,是上海实施制造业转型升级计划的一项重要成果,体现了上海对发展高端制造业的重视,代表了上海市制造业转型的方向。当前,需要加大对现有制造业从业人员队伍的教育培训,逐步提高他们的素质,适应上海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需要。

原文 :《重视制造业从业人员素质》

作者 |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人口所副所长 周海旺

图片 | 网络


2018年7月10日,美国汽车企业特斯拉公司董事长兼CEO马斯克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协议,将在上海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、制造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超级工厂。这家预计2020年前后建成、年产量达50万辆的工厂,不仅将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第一家超级工厂,同时也将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。特斯拉进入上海,是上海实施制造业转型升级计划的一项重要成果,体现了上海对发展高端制造业的重视,代表了上海市制造业转型的方向。

 

上海制造业就业的现状和问题

 

过去20多年来,上海市产业结构快速转型,三次产业中二产的比重越来越低,三产比重迅速提高,1990年上海GDP中二产比重为64.7%,2000年下降到46.4%,2010年下降到42.3%,2015年下降到32.2%。为了维持上海经济中心的地位,避免出现一些特大城市产业过度空心化的现象,保持上海经济的核心竞争力,上海市提出了到2020年三产中二产比例不低于25%的目标要求。由于采取各种有效的政策措施,进入“十三五”以来,上海第二产业在GDP中快速下降的趋势得到了遏制,2017年上海GDP中二产比重保持在30.7,2018年第一季度的最新数字是29.58%。

  


制造业是上海二产中的核心产业,对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。制造业从业人员的规模、结构、素质对上海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。上海制造业就业情况并不是很理想,2010年上海制造业从业人员为341.42万人,2015年为351.03万人,2016年为341.82万人,“十二五”以来上海制造业的就业规模虽然波动不大,但是就业人员结构并不十分理想,主要表现在:

  

一是制造业从业人员以外来人口为主,户籍人口从事制造业的比例较低。2015年来沪农民工家庭的调查显示,近一半的外来人口从事制造业,占比达到了49.8%,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相比,外来人口从事制造业的比重提高7.5个百分点,全部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外来人口占六成以上,外来人口已经是上海制造业的主力军。

  


二是制造业人口受教育水平虽然在逐渐提高,但与先进制造业劳动力需求仍有差距。上海外来从业人员的总体受教育水平较低,初中及以下占比在一半以上,因此以外来人员为主的上海制造业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。据统计,上海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从2000年的9.96%提高到2010年的21.70%,2015年进一步提高到27.23%,但是与上海发展高端制造业的需要相比,目前的人力资源结构还很不适应,一些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。

 

上海制造业发展未来仍然需要引进大量外来劳动力

 

未来上海制造业劳动力供给情况不乐观,仍然需要引进大量外来劳动力。由于上海户籍人口长期以来保持很低的生育水平,最近15年以来平均每对夫妻生育的孩子数量不足1个,在2014年放开单独两孩政策以及2016年全面实施两孩政策以来,上海的生育水平也只是短期反弹,2017年又下降到1左右的低水平。长期过低的生育率,造成上海户籍人口劳动力供给不足,从2008年以来上海户籍劳动年龄人数已经连续10年减少。上海制造业从业人员主要由外来劳动力提供,展望未来,这一局面仍将长期保持。

  


我们以2015年为基准年,未来按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%,地区生产总值年均6%、6.5%和7%的低、中、高增速进行测算,至2020年和2025年从业人口总数,根据上海三次产业从业人口现状结构、未来产业结构展望及参考国际经验,以及总就业人口预测结果,我们测算出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数,以及其中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数量。结合对本市户籍劳动力供给前景的预测,我们计算出到2020年上海经济发展按照6%的增速,需要290万外来人口来沪从事第二产业,其中制造业需要220万人;经济增速要达到6.5%的速度,则需要300万外来人口来沪从事第二产业,其中制造业需要228万人;经济增速达到7%,则需要310万外来人口从事第二产业,其中制造业需要236万人。2025年,上海经济发展要达到低方案6%的增速,需要230万外来人口来沪从事第二产业,其中制造业需要175万人;经济增速要达到6.5%的速度,则需要247万外来人口来沪从事第二产业,其中制造业需要188万人;经济增速达到7%,则需要265万外来人口从事第二产业,其中制造业需要201万人。

 

促进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改进就业政策

 

既然上海难以改变制造业以外来人口就业为主的局面,我们就要改变现有的一些不合理的政策,吸引外来人才进入上海的制造业,加大对现有制造业从业人员队伍的教育培训,逐步提高他们的素质,适应上海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需要。

  


第一,要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在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,加快改革制造业中有关人才引进和使用政策。要加快改革全市人才引进和评价制度,鼓励和支持中小制造企业引人用人。要改革本市人才引进政策,改变传统的“学历+职称”的人才认定和统计标准,按学历、职位、薪酬建立人才的知识、能力、业绩等多元素质的统计标准,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人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。落实“有用即是人才”的观念,不能单纯强调学历和职称,把一些没有规定学历和职称的高级技工、民营企业家、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也纳入人才行列,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对急需人才的需要。

  

第二,改革制造业人才引进、使用和管理政策,加快全球人才集聚。改革制造业紧缺国际人才的引进政策,加强吸引人才的地区品牌优势,积极引进海外人才。要积极鼓励我国的海外留学人才回上海发展,为他们提供创新创业的优质平台。要鼓励外资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把地区总部放在上海,提高上海的技术研发能力,为更多人才来上海从事研发工作提供就业机会。要积极调整制造业结构,促进新型产业园区和创新小镇建设。要打破人才流动壁垒,建立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人才管理机制。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,破除人才国内外流动的障碍。要改革国际人才的认定标准和签证制度,让世界一流人才来去自由,为他们提供更多便利,充分发挥市场在国际人才流动和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。

  


第三,改革居住证制度和户籍制度,吸纳外省市年轻劳动力进入,防止人口调控带来制造业劳动力短缺和成本过快增长。完善上海人口迁移制度和居住证制度,围绕上海重点行业的发展需要加快人才集聚。为了加快上海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,要适当放宽对外省市人才迁入的限制,放宽居住证转上海户籍的限制。传统的人才认定、使用和薪酬标准已经不适应上海新型制造业发展的需要,要真正落实中央提出的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。上海要调控人口规模,但不能控制人才。要引导本地劳动力认清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性,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,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,减轻对外来劳动力的过度依赖。


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23期第2版,未经允许禁止转载,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报立场。


相关文章

关注 | 告诫人才:来华逐梦可以,请别“滥竽充数”

中国绿卡不到万人,外籍人才进入中国没那么简单! | 社会科学报

甲子岁月,红色传承。躬耕学林,玉兰芬芳----上海社科院院史专题片

社会科学报

做优质的思想产品

官网

http://www.shekebao.com.cn/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